也可以把镜头,从门上面,直接甩到窗户上面,实现场景的快速切换。
或者用甩镜头,来模拟一个人的视角,制造一种紧张急切之感。
例如本来主角正坐在桌子上看书,这时候一只猫突然从门口跳出来,喵喵直叫,把主角吓了一大跳。
于是镜头一下子从“书”甩到“猫”身上,体现主角的视觉转换。
还有,甩镜头可以在拍摄动作戏、追逐戏的时候,导演用来这种极速镜头,来加强场景的紧张感。
……
甩镜头的用法有很多,杨柳枝也看过很多,但——
就小玫瑰的这个用法,她平生还是第一次见到……
将镜头从主角身上飞速甩到一边,然后又飞速甩回来——瞬间实现主角的人格切换。
刚才她看得很关注,还没等反应过来呢,就看见镜头从沈昭陵身上,“嗖——”一下拽跑了,又“嗖——”一下拽回来。
然后,沈昭陵的语气声音,神态动作,就全都变了!
从小陵,切换成了沈昭陵。
说了几句,再“嗖——嗖——”两下,又从沈昭陵,切换成了小陵。
“嗖——”得杨柳枝后背冷汗直冒。这种镜头用法,极其罕见!
连杨柳枝都没见过,现场其他观众就不可能知道了,都在原地看得一愣一愣的。
旁边的评委,茶杯都放凉了,也忘了拿起来喝。
既然它既没有被写在电影学院的教科书上,也没有导演用这种经典用法。
那么,它就只能是小玫瑰自己的独特用法了……
此为杨柳枝印象深刻的第三点。
*
第一,幕与幕之间,风格的极致对比。
第二,医生和沈昭陵之间,突破传统正反打镜头的对话场景。
第三,用甩镜头,实现沈昭陵切换人格的特殊用法。
这就是让杨柳枝,在刚刚小黑屋这段场景中的印象最深刻的三个地方。
这个场景刚刚只过去了十分钟,甚至还远远没有结束。
但要是放在大学的电影鉴赏课上,用来给学生们对电影的镜头语言进行分析讲解,这段镜头的丰富性和特殊性,却完全可以讲上一节课。
杨柳枝:“……”
今天来到现场之前,杨柳枝还特别跟几个评委说了一下。
他说,小玫瑰只是一个作家。他可能会写出一个很好的故事,用很好的文字来呈现,但也许他并不会用画面来进行展示。
主办方竟然让小玫瑰和艾艾这个AI,比拼什么“故事展示”能力,这实在是对小玫瑰太不公平了!
希望大家到时候高抬贵手,如果小玫瑰的故事不错,那就给他投票就可以了。请不要太在乎他的画面。多给新人作家一些包容心!
几个评委,也不知道是听进去,还是没听进去。反正都“嗯嗯啊啊”地答应了下来,没有人反驳。
“啊啊啊,好好好!”
“行行行行行,肯定会宽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