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两人。
南城的巡津街地处盘龙江西畔,起于得胜桥头,止于双龙桥头,是豪宅聚集的“摩登一条街”
。
原先的名字颇具泥土气,叫“大河埂”
,清朝时期,由于盘龙江常年泛滥,清政府修筑了用于防汛的岗哨“云津堤”
,到清末逐渐形成街道,于民国初年得名巡津街,“巡津街”
中的“巡”
就是观察、预防的意思,“津”
就是指盘龙江。
一九一〇年,滇越铁路通车后,不少外国人办的医院、洋行汇集于此,比如法国人创办的甘美医院修建的红瓦黄墙、绿窗半开的巴洛克式小洋楼、赏心悦目、豪华气派的花园饭店、设施一流的商务酒店、英美烟草公司、法国龙东公司、徐碧雅洋行、美国三达水火油公司等等。
而这些洋人修建西式建筑也渐渐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审美,久而久之,巡津街从以往土里土气的“大河埂”
,变成了名流商贾聚集的“洋楼街”
。
昆明本地大户人家的自建的西式豪宅也开始多了起来,在巡津街与铁皮巷口有一幢别致的法式小楼,名曰“止园”
,户主是一位姓黄的空军军官,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于一九三八年一月辗转到达昆明,这里便是夫妇两人到初到昆明的住所,一家人共同使用这处住宅的三个房间。
初到昆明,虽然二位先生表示愿意义务替政府或其他公共机关效力,可他们并不能接到太多建筑设计的工作,偶有帮昆明当地人设计私人住宅的请托,可往往所得颇为微薄。
为了应对昆明高昂的房租,林徽因被迫重新开始了教书生涯,一星期爬四次山坡,从城南走到城北,到云大去教六点钟的补习英文,去赚取四十元的课时费。
其时昆明重要的市政工程建设主要垄断在少数的知名建筑公司和建筑事务所手中,而当时的建筑公司与营造厂则多达六十七家,可见竞争是多么激烈!
在这种局面下,当四五月间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位先生先后收到云南大学女生宿舍和西南联大新校舍的设计委托时,心中是十分喜悦的。
云南大学女生宿舍为YN省主席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因此云南大学熊庆来将其命名为“映秋学舍”
,然而从建造过程来看,“映秋学舍”
和联大新校舍进行的都不十分顺利,原因大抵相同,就是没钱。
建造过程中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导致建筑经费不敷使用。
虽然联大新校舍的那些简陋的夯土墙平房跟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先生的设计已然几无关联,但“映秋学舍”
因为顾映秋女士后来追加了建筑经费,总算保持了两位先生所设计的样貌,可因为经费短缺拉长了工期,一直到二位先生离开昆明之时,仍没有看到建筑完工,直到一九四三年三月,映秋院才真正建设完成,那时梁思成与林徽因早已离开昆明、迁往四川李庄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