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要长期在这里生活,慢慢融入这里,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太独,并不算好事情。
他琢磨了一下,“我去找娘说一说。”
买菜做饭,他还打算赶工期,要给这么多工匠做饭,工作量并不算少。
“娘,各位婶子。”
宋熙容还是在隔壁跟几位嫂子一起做衣裳被套儿。
“秋澜过来了,是有什么事情?”
她知道儿子平时都不过来的。
君秋澜说明来意,“娘,您这段时间也忙,我就想着,让二婶子再去找两个村中妇人一起,二婶子负责采买,让他们负责洗刷做饭。”
赵夫人这边,三个儿媳,大儿媳袁淑,跟宋熙容一样都是商户出身,两人也很能聊得到一起去。
二儿媳,许莲,又烧得一手好饭。
许莲听闻,赶紧起身道谢。
“君公子也放心,这在灶台上的事儿,我还是有把握的,采买的米面粮油,每一笔记账,都会给你写清楚的。”
君秋澜含笑,“自然是信得过二婶子,才会把这事情交给您来做的,至于再去村中选两个妇人,还劳烦二婶去找里正说说,让里正介绍两个手脚麻利的婆子。”
许莲自然知道君秋澜的好意。
他们一家其实就足够做饭的人手了,但君秋澜还要去村子里找两个做饭的婆子,显然是有自己的考量。
稍微一想,她就明白的。
这是好事情。
对他们家来说,也是好事情,君秋澜让她去找里正,那就是让她去做这个顺水人情,让村里人跟他们家也联络起来。
别看都是一个村的,但其实原住民分了一派,流放民分了一派,平日里大家都相安无事,各过各的日子。
但实际上如果出了什么事情,大家还是会抱团的。
他们两户人家都是今年新来的,哪边都不算融入得太融洽。
“我下午就去选人。”许莲嫂子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
“那就有劳婶子了,还有大婶子,扇子的工作也可以继续做下去了,也劳烦您去找之前一起做扇子的婶娘们说一说。”
袁淑也听着,“这都快冬天了,扇子这生意还能做?”
君秋澜笑了一下,扇子再多,他都是不愁卖的,他为了躲之前那场风波,许久没去摆摊儿,结果几日前去了一趟,还是人挤人,都快招呼不过来了,带过去的扇子,一会儿就卖完了。
家里还剩了一些,不过他依旧打算保持以后七天左右去摆一次地摊儿,算是稍微固定一下。
但前段时间不是疫情嘛,也没办法出去摆摊儿,他们家再继续收扇子,就解释不通了。
就暂时停了一下。
“现在我表兄他们过来了,见了这扇子,深觉这手工做得好,准备把扇子都运回江南那边兜售。”
这理由光明正大的。
袁淑自然是高兴的,扇子的工作停了好几日了,他们也犯愁。
这冬天就要来了,少了进项,一家人的日子就过得艰难了。
现在能继续做扇子了,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一家人的日常花销是完全足够的。
不过她也明白,他们做出来的这些扇子,只能说手工一般般,能卖得出去,定然还是君秋澜和君郁的书画更值钱。
是她们跟着沾光了。
这边的事情交代完了。
君秋澜又琢磨了一下,干脆收拾收拾,去城里看看小妹今天摆摊儿情况如何了。
君舒婉这边。
今早是跟爹一起进城的,君郁也跟周边熟悉的摊贩,以及旁边那家猪肉铺的朱老板打了招呼。
君舒婉也嘴甜,叔伯婶婶地叫着,大家都挺喜欢这个小姑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