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关键一步是加入高汤。
程月弯掀开旁边小火慢炖的砂锅,里面是早上就开始熬的猪骨汤,已经炖得奶白浓稠。
舀两大勺骨汤加入番茄锅中,橙红的汤汁立刻变得醇厚起来,表面浮起一层细密的油花。
整个熬制过程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当程月弯最后撒上一把葱花关火时,眼前的番茄锅底已经达到了完美状态。
色泽是明亮的橙红色,像夕阳映照下的海浪;浓稠度恰到好处,舀起一勺能挂住勺背;香气层次丰富,既有番茄的清新果香,又有骨汤的醇厚,还带着若有若无的香料气息。
她忍不住先盛了小半碗尝味。
汤入口的瞬间,先是尝到番茄天然的酸甜,接着是骨汤的鲜美,最后回味中有一丝香料带来的甘甜。
口感顺滑浓郁,却又不显厚重,比她在县城饭店里吃过的番茄锅不知强了多少倍。
两种锅底都已经准备好了,配菜还有蘸料也放在旁边了。
瞧着外面的天色也还早,程月弯便想着做两道热菜给外头的嫂子们垫垫肚子先。
家里的猪里脊还剩下些,就炸个小酥肉好了。
程月弯取出剩下的猪里脊肉,约莫有两斤多重。
猪肉表面结着一层薄薄的霜,在厨房的灯光下泛着淡粉色的光泽。
她将肉放在案板上,用刀背轻轻拍打,让肉质变得更加松软。
随后顺着纹理切成拇指粗细的条状,每条约三寸长,整齐地码在盘中。
取一个大碗,打入三个鸡蛋,蛋清蛋黄混合后呈现出均匀的浅黄色。
加入两勺料酒、一勺生抽、半勺盐和少许白胡椒粉,用筷子快速搅打至调料完全溶解。
抓了一小把花椒粒,放在砧板上用刀背碾碎,混入调好的蛋液中。
花椒的香气立刻被激发出来,混合着酒香在厨房里弥漫。
将切好的肉条倒入调好的蛋液里,确保每条肉都均匀裹上浆汁。
接着将肉条反复抓拌,让调味料更好地渗入肌理。
将拌好的肉条静置在一旁腌制,趁着这个时间刚好去准备裹粉。
另一个大碗中倒入半碗面粉和半碗红薯淀粉,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
用筷子将干粉搅拌均匀,面粉和淀粉混合后呈现出淡淡的米黄色。
将腌制好的肉条先裹上一层干粉,抖掉多余的粉末后,再次浸入蛋液中,再裹上一层。
处理好的肉条排列在另一个干净的盘中,等待下锅。
灶台上的铁锅倒入半锅菜籽油,中火加热至五成热。
等到筷子插入油中时周围立刻冒出细密的小气泡,说明温度正好,这时候就可以将裹好粉的肉条一条条放入油中。
肉条入锅时发出“滋啦”
的声响,表面迅速形成金黄色的硬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