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朝堂向来都不是铁板一块。
纵使是文官群体,也是一派派组成,当触及核心利益时,才会联起手来。
午门外所发生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着。
毕竟出入皇城、宫城办事的官员,那可不在少数。
“这邓文明还挺会把握时机的。”
朱由检倚靠在龙椅上,看着禀报的韩赞周,微微一笑道,“看来这大字报的威力,将在朝野间掀起涟漪啊。
“有趣,且看看后续发展吧。”
“是。”
韩赞周忙拱手道,“皇爷,是否让奴婢前去东辑事厂,将此事告知给曹公公?”
“再等等吧。”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如今还不是时候。”
“这朝野间的舆情,还没掀起来。”
“就贸然亮出底牌,不好,等着吧。”
袁崇焕一案要办,但别的事情也要做。
对朱由检来讲,趁着当前朝局开始涌动,他要好好物色一批官员。
在此案结束后,提拔到各处实职,帮着自己处理朝政了。
毕竟摆烂的局面,要一点点扭转过来才行。
小冰河时期下的大明,已处四处漏风的境遇。
越是想解决问题,就越不能心急,以史为鉴,逐步去解决问题。
当前内厂、西厂、锦衣卫这边,所展开的整饬和追责行动。
依着大明官场的风气,定能查抄出大批银子。
借助锦衣卫之手,掀起的袁案,随着一项项罪名公布。
也将分批去抓挺袁派,以调整朝堂秩序。
更为重要的一点,朱由检要借袁案之势,出动一批见过血的精锐之师,斩断建虏在大明境内的一条臂膀!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坐在龙辇上的朱由检,心情不错的低声说道,“能解决银子的问题,那很多事情都好解决。”
伴驾随行的王德化,面露狐疑的向前走着。
他不知道自家皇爷,此时讲这句话,到底是何意?
难道是准备借袁崇焕一案,在朝中抓一批大臣抄家吗?
那皇爷此时摆驾西苑,点名要召见讲武堂,所设将军,就是准备谋划此事了?
服侍在天子身边的太监群体,多数跟王德化一样,都会多几个心眼。
毕竟在他们内廷也在经历一场风波,就必须小心行事了,不然倒台就是随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