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从命?”
“善哉!
听闻贤弟在江夏建了天主堂?”
陈吉发一愣,倒是没想到陈子龙突然问这个问题。
“是有此事。”
“你莫要惊讶,汤若望教士与龙华民教士都是先师好友,有次聊天,说是江夏建了教堂,都十分高兴。
而且听说贤弟精于西学,甚有过之。
愚兄有个朋友,叫方以智,也是精于此道,改日可以介绍认识一下。”
“可是桐城方以智?小弟在南京听过他演讲。”
“哦?感觉如何?”
“实乃大才。”
“哈,得你评价,密之该骄傲了。
平日里,他对你可是倍加推崇,还说得空一定要去湖广拜访。
不过去年民乱之后,南直隶并不安靖,未能成行,他如今在南京客居读书。
对了,贤弟回去还经过南京吗?愚兄给他去封信,你们可以先见见面。”
“自是要经过南京的。”
陈吉发有些无奈,这自来熟真是厉害,不过,也未有如此热情有活力的人,才能领导几社,鼓舞松江人民抗清斗争。
这位陈子龙,在历史上是位有名的抗清英雄。
他是崇祯十年的进士,又是官宦世家,本有着大好前途,若是投靠清朝,少不得加官进爵。
但他从始至终坚持民族气节,从未想过向异族低头,数次参与反清起义,直至投水殉国。
而且,陈子龙是徐光启的学生,徐光启晚年的许多手稿都在他手中,《农政全书》的手稿,便是由他交给方岳贡知府,才得以出版的。
陈吉发没想到紫堤之行认识的第一位士子便是陈子龙,有些感慨,有些敬仰,也有些受宠若惊。
“那好,就这么说定了。
愚兄回去就写信,你带去与密之。”
“谢过卧子兄!”
侯玄演看两人互动,忍俊不禁:“好了,你们两个下去聊吧。
子安且看,这位是徐公子,名门之后。”
“不敢当!”
徐公子起身,笑着拜道,“在下徐孚远,华亭徐氏后人。”
“华亭徐氏?可是徐太师的后人?”
“族中子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