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令怡也对梁氏说,“你瞧瞧我,一直都在控制身形的,不然对自已不好,对孩子也不好。”
梁氏吓了一跳,事关孩子,终于答应点头,要控制体型。
嬷嬷们也监督梁氏,多加活动。
梁氏走远了,花氏又冒了出来。
碰面后,神神秘秘的说,“妹妹,听说府上要进新人了吗?”
“你从哪儿听来的?”
“大家都这么说啊,还传出好几个版本。”花氏两手一摊,“我就是心慌的很,来找你说说话。”
王府里少不了新人的,秦令怡早就明白,也做好了准备,她又不求独宠,新人也影响不到她。
倒是花氏,感慨万千。
郡王不论如何也只有一个人,加上府上的侍妾也有十来人,再来新人,以后一月一夜都分不到了。
花氏不算得宠,今年也有二十有七了,确实会担心失宠的问题。
秦令怡只好安慰她,“花姐姐,郡王也是长情的,不会有了新人就忘旧人的,若是你担心,我那儿有新买的脂粉,膏霜,你来试试,保管你漂漂亮亮的。新人也就是胜在新鲜,哪有旧人这么细心体贴,善解人意呢?”
这话逗的花氏合不拢嘴,当真要去试新的脂粉。
回去的路上,秦令怡跟她打听,是哪家的新人要进府。花氏的回答有好几个版本,但里头总归少不了贤妃娘娘,娘家的姑娘。
秦令怡了然,多半是宫宴上的韩家姑娘,想想也对,跟郡王的火候热的差不多,就该提进府的事。
*
信郡王确实在考虑这事,并且打算除了韩家姑娘外,再安排两个小官家的闺秀入府。
那两人的父兄官职虽小,但是能力不错,也算是个潜力股,还打算投靠他,信郡王自然要把关系打扎实,结个亲。
而韩家的十一姑娘,也是他中意的,纳到府里来,也算是跟贤妃联系的更紧密些。
贤妃亲生的皇子也才七岁,资源给谁用都是用,为何不给他呢?他若是有出头之日,还能扶一把弟弟。
信郡王想的很好,顺势把这点意思透出去,跟他未来的岳父透出要结亲。
那位韩家的七爷喜不自禁,搓着手说,“那我就要提前给小女准备嫁妆了,哈哈哈,这侧妃的嫁妆,可不能少啊。。。。”
嫁给王府的嫁妆肯定是府上的公中出,他还能顺手沾点油水,美啊。
信郡王一怔,委婉道,“七叔只怕不了解本王府上的内情,如今侧妃之位已满了。。。。。。”他说完又保证,“但是本王保证,不会亏待韩姑娘的,一应待遇,都是按照侧妃来的,不会少她的。”
这已经是极大的宽容了,毕竟先来后到么。
但韩七爷可听不得这个,他家的姑娘嫁过去,能当一个侍妾么?当然不行,她可是贤妃的娘家人呐!
所以韩七爷嚷嚷开了,“那可不行!当初可是答应了要做侧妃,我才同意嫁女儿的,你怎么能临时变卦呢?”
“本王可没答应过。。。。。。”
信郡王跟韩七爷,大眼瞪小眼,都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