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小说网

456小说网>归义非唐TXT百度 > 第443章 国祚将倾万字大章(第5页)

第443章 国祚将倾万字大章(第5页)

当初陇右面积虽然也大,但各地都有余粮,所以两成的留存足够衙门日常开销。

如今局面变了,他麾下疆域变得更大,各地面对的天灾人祸不一样,需要的钱粮也不一样,得适当改改了。

不过留存和起运这件事,处理起来还是得小心,若是一不小心,那就成了大明第二了。

明代许多制度都不错,但财政制度无疑是有很多问题的。

其中财政制度最大的问题,主要就是朱元璋让地方衙门先满足地方所需,然后再起运,这就给了地方衙门很大操作空间。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衙门来说,怎么才能算是满足所需?

人永远不会嫌弃自己的钱多,衙门也是一样。

这钱放在他们手里容易,再想拿出来就困难了。

明代官员看似贫穷,实际上许多个人支出都算在县衙之中,甚至干脆划出一笔钱叫做常例银来供正官用度。

海瑞就曾经写过,淳安这种贫苦的县,每年竟然能挪用给正官二千七百多两常例银。

要是明代一千四百多个县,每个县都挪用两千多两常例银,即三百多万两赋税被官员挪用,而且还是合法的。

这就是钻制度漏洞,所以刘继隆很少留给州县衙门很多钱粮,基本都是二成,遇到事情再紧急调拨。

不过现在疆域扩大,就得改改比例了,暂时调整到起运七成,留存三成是比较不错的。

想到这里,刘继隆看向罗隐道:“日后各州县,将起运降低到七成,留存三成。”

“是!”

罗隐应下,刘继隆继续看向兴元府的官员们:“府中是否还有尚未起运的粗布?”

“回殿下,有一万七千二百匹。”

兴元府的长史走出来作揖回禀。

“尽数发给城外百姓,若有石炭也尽数发放。”

刘继隆说罢走下城去,留官员们面面相觑。

罗隐跟上他脚步,不多时便来到了兴元府的府衙。

在他们返回府衙休息后不久,南郑的城门打开,将一匹匹粗布和可以御寒的草束,乃至许多石炭都发给了城外的百姓。

为了不让刘继隆失望,兴元府的官员又令人运出粮食,每人发二斤粮食。

“阿耶,衙门真的给我们发布匹了!”

“还有石炭和粮食!”

第443章国祚将倾(万字大章)

几个领到布匹和粮食的孩童高高兴兴的谈笑着,哪怕衣衫破烂,此刻的他们却已经有了精神,不似此前那般萎靡。

“还是汉王好啊……”

瞧着这些孩子,附近领到东西的百姓都忍不住感叹起来,语气中隐隐带着哭腔。

自大中群寇四起而来,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即便没有兵匪,平日里还有衙门前来勒索的胥吏。

倘若交不出勒索的钱粮,动辄被扒倒屋舍,烧毁棚舍。

如今走入汉军治下,明明朝廷称呼其为凶恶之叛佞,可这些人却真正让他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官,什么才是真正的吏。

汉王好不好,朝廷说了不算,只有他们手中沉甸甸的布匹和粮食能说了算。

反正在朝廷治理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从朝廷那里得到什么,只有失去。

“直娘贼的,汉王收留某,某日后定要好好种地,好好缴纳赋税来报答汉王!”

“某也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