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新作物,充实常平仓,是朕深思熟虑之后的国策,不容有失!”
次日的早朝,周元庭正式宣布了设立常平仓以及试种新作物的决定。
朝堂之上,顿时如一锅滚油泼了冷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
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臣率先出列,痛心疾首道,“《礼记》有云:‘藏粮于民,胜于藏粮于官’。
设立常平仓,与民争利,恐失民心啊!”
另一名官员紧跟着附和:“况且那土豆、玉米,听名字便知是海外异物,来路不明,万一有毒,或是引来什么不祥之兆,岂非祸国殃民?”
“正是!
我大周自古以来便以粟麦为主食,此乃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岂能轻易更改?若因此触怒了神明,降下灾祸,谁能承担得起?”
一个头戴乌纱,面容古板的御史大夫唾沫星子横飞。
保守势力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言辞之间满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传统的固守。
周元庭冷眼旁观,待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才重重一拍龙椅扶手,厉声道:“够了!”
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祖宗规矩?”
周元庭冷笑一声,“祖宗规矩是为了让国家更好,让百姓安康!
如今这些新作物,若真能让百姓吃饱饭,让大周不再有饿死之人,为何不能尝试?难道抱着那些所谓的‘祖宗规矩’,眼睁睁看着百姓在灾年易子而食,就是尔等所谓的忠君爱国吗?”
他扫过那些反对的官员:“至于来路不明,有毒之说,更是无稽之谈!
朕会让太医院先行检验,并在皇家苑囿内亲自试种,若有问题,朕一力承担!
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
若有谁再敢妖言惑众,阻挠新政,定斩不饶!”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让那些原本还想进谏的官员都闭上了嘴,心中暗自发寒。
在周元庭的强力推行下,常平仓的选址和建设工作很快便在各地展开。
土豆和玉米的种子,也秘密分发到了京畿附近的几处皇家农庄,由专人负责试种。
一些嗅觉敏锐的京城大商人,私下里议论纷纷。
“这位陛下,真是深不可测啊!”
一名绸缎庄老板压低声音道,“这‘丰年屯粮,灾年平粜’,看似简单,实则暗合‘供需平衡’之道。
高价收粮,既得了民心,又充实了官仓;灾年平价售粮,又能稳定物价,打击那些囤积居奇的奸商。
这手段,啧啧……”
“可不是嘛!”
旁边的粮行老板深有同感,“以前只道陛下杀伐果断,擅长权谋,如今看来,这经济之道,陛下也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依我看,这简直是‘财神转世’,我等以后做生意,可得更加小心谨慎,切莫触了龙鳞。”
就在周元庭的粮政革新初见雏形,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推进之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情奏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骤然打破了行宫内的安宁。
一名禁军侍卫手持火漆密封的文书,疾步冲入御书房,跪倒在地:“陛下!
江南急报!
裴陵将军在苏州遭遇江南士族大规模围攻,海寇主力亦在沿海集结,似有接应反扑之势!
苏州城内已然烽烟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