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蜀馔录》【求月票!】
陆北顾微笑颔首,为他续上茶水,谦逊道:“子瞻兄喜欢就好,不过是些粗陋乡味,难登大雅之堂。”
“粗陋乡味?”苏轼瞪大了眼睛,连连摆手,“陆贤弟此言差矣!此等滋味,岂是粗陋?分明是巧夺天工!苏某今日方知,何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敢问陆兄,这、这烹制之法,当真是从古籍中寻得的古方?不知是哪本奇书?苏某恨不得立刻找来一观!”
这话其实有些冒昧,毕竟这菜谱是菜馆赖以经营谋生东西,哪怕出自某本古籍,又怎么可能随意就告诉此前没见过面的陌生人?
不过苏轼性格便是如此,虽然才华天纵,但却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看着苏轼这副完全被美食俘虏的模样,陆北顾心中暗笑。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神色平静地信口胡诌道:“说来惭愧,倒也并非全然照搬古方。在下确曾在一些散佚的唐人杂记、医食同源的典籍中,看到过关于以茱萸、胡椒等物调和滋味,激发食材本味的零星记载,然其法简略,语焉不详。”
他顿了顿,迎着苏轼认真的目光,继续道:“在下性喜钻研,便以那些只言片语为引子,结合本地物产,反复尝试其配比、火候、调味之精妙茱萸之辛烈如何与胡椒之麻香交融?滚油如何激发出蒜苗之清香?豆腐又如何在那烈火红油中保持滑嫩不散?”
“凡此种种,皆是经年累月,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方才摸索出今日这几分滋味。所以与其说是古方,不如说是在下借古人之‘意’,自行揣摩、改良、创制出的些许粗浅心得罢了。”
“自行创制?!”
苏轼闻言,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原本以为陆北顾只是侥幸发现了什么失传的古方秘谱,却万万没想到,那令他撑得走不动路的绝世美味,竟是眼前这位少年解元,凭着自己对滋味的理解,一点点摸索、创造出来的!
这哪里是“粗浅心得”?这分明是开一代庖厨之先河的大师创举!
他看向陆北顾的眼神,瞬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惊,以及由衷的敬佩!
那感觉,甚至比听闻陆北顾以十七之龄夺得泸州解元还要强烈!
毕竟陆北顾拿解元,苏轼是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他也是解元。
但是能开创出如此多且美味菜品的大师,那在苏轼看来,这可太了不起了!
“陆贤弟真乃奇才!”
苏轼激动地用力拍着大腿:“这滋味,这创制之法,实乃我大宋庖厨一道前所未有之气象!苏某敢断言,此味必将风靡蜀中,乃至传遍天下!如此成就,不亚于治国安邦!”
他越说越兴奋,早把什么较量文学忘得一干二净。
陆北顾看着苏轼那副激动得手舞足蹈的模样,心中又是好笑,又有些微妙的成就感。
能让未来的千古文豪、顶级美食家苏东坡,在初次见面时就被自家菜馆的川菜撑得走不动路,还对自己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挺有意思的。
他举起茶杯,笑意温润:“子瞻兄过誉了,不过是些满足口腹之欲的小道,岂敢与治国安邦之大道相提并论?来,饮茶,消食要紧。”
“不不不!”苏轼举起茶杯连连摇头,“庖厨之道,亦是大道!调和鼎鼐,五味相生,其中蕴含的阴阳调和、平衡至理,与治国安民何异?陆贤弟创此新味,功莫大焉!苏某今日不虚此行!太不虚此行了!”
第185章《蜀馔录》【求月票!】
他仰头将杯中的麦茶一饮而尽,倒似饮酒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