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特意看了弹幕,发现并没有和他一样,发现这个事实的人。
为什么呢?
淮映勿默默想到。
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读者视角”,会更关注“剧情发展”,通过沈昭陵写了什么,来预测后面的剧情。
说:「哇,真是太讨厌这个人了!」
但他自己,更喜欢站在“作者视角”,通过观察“写作手法”,来预测沈昭陵的个人主题表达。
说:「这个用了什么新的写作方法。」
说话简直都不像正常人……
淮映勿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突然觉得很头痛。
这种个人习惯,就算让自己转变,恐怕也转变不过来吧。
没办法啊……谁叫他是个臭画画的,平时喜欢看书,怎么也算是半个作者,没事还喜欢搞搞文艺批评。
批评家喜欢干嘛啊,就是喜欢瞎分析,瞎评价。
看似高高在上,其实……却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因为在了解了写作技巧,和每个作者的写作习惯之后,就太容易预测到作者写什么了。
书籍,从此对于淮映勿来说,都是一种会被他“剧透”的东西。
像提前知道了谜底的谜语,也就失去了探索的兴趣。从此了无生趣。
上一本,完全让他预测剧情走向的,还是……还是他的《双生》。
没办法,那本书的剧情走向实在太颠了,一章换一个主角,还一会就反转一下。不仅他猜测不到,其他读者猜测不到……
还挺好玩的。
《双生》在字数上,其实算“中篇小说”,因此沈昭陵可以玩弄出许多叙事花样。
但……短篇小说,受字数限制,一般最多来说也就只能有一个反转。想要期待它给自己什么剧情上的惊喜,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顶多也就是做一些“预测”。
不过这一次,淮映勿出奇地发现,在预测对了沈昭陵的“双主角”想法之后,自己不但没有感到失落,反倒隐隐兴奋起来。
有一点想炫耀的意思。
如果在沈昭陵在自己身边,他很想现在就跟沈昭陵说:“你看,我就知道你还要用去写第二个主角,然后把第一人称留给他,我可完全猜透了你的心思了,我厉害吧?”
沈昭陵大概率会不说话,只冷笑一声,又或者冷嘲热讽道:“哦,那有什么了不起的?你这么厉害,那不如你替我来楼上参加决赛,我正好到下面歇着去呢!”
嘴硬。
想起那个场景,淮映勿弯了弯眼角,然后,打开了弹幕。
输入道:「很好的开头。
「我知道,你想引入一对人物做对比。
「到现在,你似乎已经可以很熟练地用各种技巧,把你脑海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了。
「很好。
「特别好。
「嫂子,你能看见我吗?
「有人告诉过你,你写作的时候,神情冷漠,眼神空洞,就像个盲人吗。
「你看不见。
「可惜互联网是有记录,记住,我现在可是夸你了,那你等会回来,就要夸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