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选择如此花哨的形式,去创作新作品的时候,就必然牺牲掉了“易读性”。
作品变得,不那么容易被别人理解了。
这东西就是个文艺片啊!文艺片!
杨柳枝很想在内心里嘶吼。
谁敢说《萤火相传》是个商业片?是个商业大片?是个爽文?是个甜文?
谁敢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啊!
它没有大男主,没有开挂的爽文,没有甜蜜的恋爱,没有炫酷的打斗,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圆满结局。
它什么大家喜欢的商业元素都没有,反而用“几乎静态的PPT”、“大段内心独白”、“眼花缭乱的蒙太奇”、“晦涩难懂的意识流片段”来组成了自己的作品。
它抛弃了所有观众们最爱的东西,反倒把那些观众们最不喜欢的那些东西都拿出来了,拼接在一起。
仿佛故意要惹人讨厌!故意让人看得不耐烦!
因为它就是个“文艺片”!是个“先锋实验作品”!
它只追求自己的主观表达,而丝毫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观众,是不喜欢文艺片的。
观众喜欢的,那就必然不是文艺片。顶多是带有文艺色彩的商业片。
反正肯定不可能是纯文艺作品。纯文艺作品,是只能拿来去专业电影节评奖的。
但要是说,小玫瑰为了在总决赛拿奖,故意抛弃了之前自己擅长的“商业片”,而选择了“文艺片”,杨柳枝也不这么认为。
第一,轻易转变自己擅长的风格,其风险是巨大的。
稍微掌握不好一点,就不仅会失去自己之前的特色,还会无法把握新风格。导致两边都不讨好。
第二,虽然总决赛只有评委评选,但并不是所有评委都是内行。
三十个评委中,一半是内行,如作家、导演、编剧、记者等和文艺领域相关的行业。
比起内容好不好看,有没有趣,他们更关注“叙事技巧”、“结构创新”、“主题深度”。
小玫瑰这次形式上的创新,无疑是打动了他们。
但,还有一半评委,是外行。
他们可能是集团总裁、商业大亨、明星球员、贵族、政治家……等等跟文艺领域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东西。
他们完全不关注你到底有没有革新什么手法,只关注这个东西看着有没有意思!
有意思,就往下看。没意思,就不看。谁有意思,就给谁投票!
他们的品味是很难把握的。
就单纯从“趣味性”领域来说,杨柳枝觉得小玫瑰的《萤火相传》和艾艾的《未完成的段落》差不多。
甚至后者的剧情节奏、紧张感,以及氛围渲染,可能还要更好一些。
……
说了这么多,杨柳枝只想说明一点。那就是,小玫瑰绝对不是为了讨好观众或者评委,才创作这个作品的。
他为了赢得谁的喜欢或支持,也不是为了向谁去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之所以放弃安全牌,去打一张冒险牌,只可能是为了他自己!
为了他自己,他这次竟然做到了完全意义上的创新。
创新!
这个词听起来并不难!好像谁都会创新!谁的脑子里没有一点新脑洞呢?
小玫瑰之前也有啊,虽然并不多,但那也是创新。
可那,都不能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那又得问,到底什么才是“完全”?什么程度才算是“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