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镇》的主角何羿,是个成年人,文章带给人的感觉,就沉稳平静了许多。
“那题材呢?”小银记得,还有个题材。
长脖子把胳膊肘放在桌子上,努力地双手按压太阳穴,进行回忆:“还有啊……同一作者,同一主角。但一本恐怖小说,通常要比一本感情小说的短句更多,剧情节奏更快,就连感叹号也更多。”
“嗯?”小银挑眉。
这、就连标点符号也有讲究嘛……
难以置信。
长脖子看他那迷茫的状态,道:“当时我也不太理解,就在直播间底下刷评论,说我没看懂嘛。
“然后他举例说,普通的电影镜头,是平均5秒钟剪辑一次。但是动作的电影镜头,是平均3秒钟剪辑一次。
“这其实就是剪辑师,为了让演员的打斗动作看起来更快、更利索,来调动观众紧张刺激的情绪。”
“……”
小银用舌头顶了顶脸颊,这样说确实就简单很多了。
他看过电影,也知道商业片,给他的感觉很快,剧情刷刷地过去了。
但文艺片,明明也是两个小时,但给他的感觉很慢,看着看着就要睡着了。
题材类型,会影响电影的感觉。同理,也影响小说给人的感觉。
有人批评过,小玫瑰简直就是标点符号的乱灾区。
他极其喜欢用这种“……”省略号,让小说的行文看起来排版很乱套,不美观。
但也许标点符号,也是作者用来控制读者阅读节奏的气口呢?
人们看到野外红色的警示标识,会因为习惯本能,而觉得危险。
标点符号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会表达特定的含义,应该也有这种作用。
当作者写“……”省略号的时候,就代表他告诉读者,你可以长长地、慢慢地舒缓一口气了……
当作者写“!”的时候,那他一定是希望读者呼吸一紧,把心脏提到嗓子眼上!
于是在交替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之间,读者一呼一吸,节奏也就完成了。
他记得《鬼久学校》当中的感叹号真的很多。
《茧镇》当中急促的感叹号好像就少了很多,几乎没有几个,更多的是平静的句号,和悠长的省略号。
*
甚至更进一步——
在《茧镇》中,szl115引用了三种不知道谁写的诗,网上搜不到,作者也连个注释都没有。
可引用诗句,也无非是因为诗的内容,恰好符合当下内容、人物和主题而已。
要不就是故作高深风雅,通过引用,强行增加小说的文学感。
除此之外,那还能有什么?!
但如果按照主角性格,会间接影响文风的观点来推理的话——
主角何羿的人设,不就是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假知识分子吗?他装作喜欢诗,其实并不喜欢!
或许,让读者去猜测,作者szl115是真喜欢诗歌的文艺青年,还是喜欢装逼卖弄,才是真正中了szl115的圈套。
因为szl115他想要表达的,主角何羿的人设……
就是这样迷蒙。
让人尊敬欣赏,又让人怀疑唾弃。
*
或许,szl115并不追求文笔,也没有想让谁觉得他文笔好。
他可以幼稚,可以浮夸,可以黑暗,可以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