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排队,拿药的也在排队。
柳郎中一团和气地对待每一位病人,事无巨细,不厌其烦,病人从没体验过这种问病手法。
即使没吃药,但听得柳郎中一番抚慰,病情也好转几分呢。
柳二郎,柳郎中幼子,十五六岁的模样,正熟练地帮忙抓药,瞅那手上抓药的娴熟怕是做惯了抓药的,医馆还有俩伙计也忙得脚不沾地,打包药包,嘱咐熬药手法。
午时,医馆里都不带歇的,有家中老仆提着食盒来送饭。
排队抓药的人更是简单到街旁的食摊儿喝碗稀粥了事。
直到傍晚,城门将关时,看病的抓药的才渐渐稀疏下来。
最后一位病人提着药包一番感谢离去后,柳郎中敲了敲自己僵硬的臂膀,对药柜前盘点药材的幼子笑道:“二郎今日辛苦了,你母亲炖了一罐鸡汤,一会儿回去喝上几碗补补。”
“我不累,爹爹更辛苦,鸡汤合该您多喝几碗才是。”
正低头记录药材存量的柳二郎抬头瞥见他爹爹一脸疲惫的模样。
心里大致估算下,抛去今日药材耗量,进项足有四百多两银子。
前两日有六百两银子进项,离五千两银子还差很远,但在变好不是。
姐姐,我们一定会把你赎出来的,一定。
。。。
行程不急,麻子一行租了一处两进宅子在清塘县的鱼头巷。
鱼头巷是清塘县城家境不错的百姓首选,不论售价租价都十分地气儿。房屋虽老却是以前依靠打鱼卖鱼的鱼档头子住的,大多是两进宅院,少有三进的。
经常赶路的看官都知道,一路风餐雨露的磨损最狠的是脚上蹬的鞋靴。
张牧之出门前由他娘备的几双鞋靴都磨损不堪穿用,温仙子的软鞋都是自己缝制的,只是鞋底太费工,需要采买。
两人出门上街逛玩,先去却是饰品店。
清塘县紧挨大野泽,大野泽的河珠虽不及海珠珍贵,品相不错的河珠却也能与海珠争辉。
为了哄温仙子开心,麻子相中一条珍珠手链。
“什么手链?河珠的?珠光黯淡且不圆润,坑坑洼洼的,难看。”
温仙子声音温柔,说话一点不客气。
“那你相中了哪件?”
“算了。不说了,你不懂。”
温仙子扭身去浏览别的饰品。
麻子一脸-_-||。
自从温仙子看见赵三枪收拾那几根山魈夯货后就变得阴阳怪气的,难伺候。
男儿怎懂女儿心?
其实温舒瑶从师门中跑出来寻他一直在回避某个情景。
她决意委身于张牧之却不知如何真正做到“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