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在三人见面的短短十几分钟内,李暮应是没有完全消化这个场面带来的冲击,并且没有想好接下来该有怎样的打算,因此他选择了回避。
其实宁悠也是一样。
他在李朝面前避而不谈他和李暮的关系,也是一种回避,或者说一种逃避。
人在受到冲击的那一刻,很难立马做出理智的决定。更何况现在的情况还这么复杂,无论是对宁悠,还是李暮来说,都需要一点时间去消化。
等彻底消化之后,才能想办法去处理。
尽管回避是两人下意识的举动,但始终要做好挑明的准备,否则这也是对李朝的不尊重。
平复好泛起波澜的心情,宁悠看向李朝,问道:“你不知道李暮在新疆做护林员吗?”
“不知道。”李朝无奈地笑了笑,拿起咖啡喝了一口,“那臭小子神出鬼没,有时候在国内,有时候在国外。”
“我听说,”宁悠顿了顿,“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
这条消息自然不是从李家那边传出来的,是宁悠让小赵去做了些了解,据说李家有个小儿子,不管家里的生意,整天游手好闲。
“要看你怎么定义‘正业’。”李朝耸了耸肩,“他的确没有参与公司的运营,但我很钦佩他投身于环保事业。”
听到这里,宁悠几乎可以肯定,这两兄弟感情不错。
“你钦佩,但是……”宁悠犹豫了一瞬,最后还是选择直话直说
,“你不认同。”
李朝放下杯子,挑眉看向宁悠,问道:“他给你说过家里的事?”
李朝真的是个心思非常敏锐的人,他可以从宁悠的话语中听出更深的信息,压根不需要宁悠明说。
“大概聊过。”宁悠道,“但我不知道那是你们家。”
李朝点了点头,双手十指jiā叉,放在jiā叠的大腿上,宁悠看出他是在争取时间,思考该怎样作答。
虽然这两兄弟的外表长得有几分相似,但是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李朝对待宁悠,就是在对待生意伙伴,时刻注意着礼貌用语,回答到有关公司的事情,一定会先深思熟虑。
至于李暮,礼貌用语就别指望了,他不让宁悠随地大小便都是好的了。
宁悠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考虑,李朝的确是最佳的联姻人选。
因为联姻不仅仅是商务合作,更是两家人之间的深入合作。李朝跟宁悠结婚之后,会逐步接触宁氏的事务,对于企业来说,也的确需要李朝这样一个成熟稳重的“驸马爷”。